这是一场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斗争。
各派力量错综复杂、尖锐对立,
他们如何运筹帷幄,巧妙布局?
这是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黑云压城,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
他们如何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精彩预告,先睹为快
7月10日本周日下午17:54,《讲武堂》系列节目《胜战:中流砥柱》第九集《决战黄桥》,敬请收看!
本集邀请
军史专家卢勇
军史专家左月燃
历史学者萨苏
与主持人纪萌一同回顾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军队留下的一场场精彩战斗
82年前,新四军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取得了黄桥决战的伟大胜利。《讲武堂》栏目本期节目将带你回到当年的苏北战场,领略我军指战员在黄桥决战中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高超谋略。
01
苏北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
抗战时期的苏北地区,各种政治力量错综复杂、尖锐对立。除了日军和国民党军韩德勤部外,苏北还有一些地方实力派,如驻泰州地区的李明扬、李长江部以及驻曲塘一带的陈泰运部。“二李一陈”与韩德勤部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经反复研究,新四军制定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斗争策略。为了表达新四军团结抗战的诚意,陈毅三次亲赴泰州城,以谦诚的态度拜访了李明扬和李长江,希望他们同新四军携起手来,团结抗日,共同发展。
郭村战斗是巩固苏北桥头阵地的一仗,也是同韩德勤争夺两李的关键一仗。此役,新四军以少胜多,战后,我军顾全大局,从郭村撤退。郭村战斗是东进序曲,也是黄桥决战的前奏。
02
姜堰之战,
新四军擒贼擒王
年8月21日,韩德勤下达了向黄桥地区新四军进攻的作战命令,以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部为右路军,集结于姜堰地区。由于之前大量耐心细致的统战工作,“二李一陈”对新四军的进攻不过是虚张声势。
姜堰是运河上的重镇,陈毅、栗裕决定擒贼先擒王,挑选两个排的精兵组成“勇敢队”,直捣敌人指挥中枢——保9旅司令部,然后再由里向外打,实施内外夹攻。仅一昼夜的时间,新四军就攻克了韩德勤视为“固若金汤”的姜堰。
战后新四军呼吁停止内战,就在新四军退出姜堰的同一天,韩德勤调集26个团3万余人,分三路大举进犯黄桥。陈毅、粟裕综合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心采取集中兵力、诱敌深入、断敌退路,各个击破的战法,歼敌于运动之中。
03
黄桥决战,
粟裕反常用兵上演“空城计”
面对敌人大兵压境,粟裕却反常用兵,在黄桥摆起了“空城计”,仅用四分之一的兵力来守卫黄桥,用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主动出击,而粟裕选择的攻击目标,正是敌军最强的翁达独立第6旅。
▲新四军黄桥决战部署
面对翁达的“一字长蛇阵”,粟裕决定采用“黄鼠狼吃蛇”的战法来歼灭独6旅。随着粟裕一声令下,第一纵队的战士勇猛出击,犹如四把钢刀,将独6旅切成数段,独6旅首次“演出”就成了“绝唱”。
独6旅既灭,顽军主力第89军就完全暴露和孤立了。粟裕果断应变,巧用枪炮声传递信号,提前发起总攻。激战至6日清晨,第89军大部被歼,只有少数残部突出重围。军长李守维慌乱中失足落水,溺死河中。黄桥战役胜利结束。
黄桥决战,新四军以人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1万余人,缴获了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后,陈毅诗兴大发,慷慨赋诗:“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