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是科技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虽说不一定每年都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但科技研发的成果必须经过时间以及投入的积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
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显示,/22年度全球家企业总的研发投入首次超过万亿欧元大关(亿欧元),同比增长14.8%。家美国企业继续保持领先,占研发投资总额的40.2%;家中国大陆企业(17.9%)首次超过家欧盟企业(17.6%),家日本企业则以亿欧元(10.4%)的投资额排名第四。
排在榜单6-10位的依次是三星电子、大众、英特尔、罗氏和强生。三星电子是唯一一家进入前50名的韩国公司,自从年排名世界第一之后,排名便逐年下滑。作为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其业务涵盖图像显示器、IT解决方案、生活家电、半导体等。
去年8月份,位于首尔以南的半导体研发中心破土动工。公司计划在年前向该研发中心投资约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亿元),以提升企业在芯片领域的地位。
苹果使用雷克萨斯相关车型进行自动驾驶苹果位列第五,研发投入达到.48亿欧元。除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其在芯片、地图、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投入也相当大。据了解,苹果的汽车团队由约名员工组成,每年将付出约1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
截至目前已拿到余项专利,包括可控制光线进入的汽车天窗、iPhone可在用户开车的时候自动回复消息、无方向盘和踏板的汽车、带平躺座椅和车载大屏的汽车、侧滑门和展开式天窗面板等。
有消息称,原计划于年发布的苹果首款电动汽车将推迟一年发布,定价预计在10万美元左右,上市后将主要与特斯拉ModelS、梅赛德斯-奔驰EQS展开竞争。
华为研发支出.34亿欧元,但增速只有0.7%,是前15名中最低的,排名因此后退两位,排在第四位。去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困难重重,华为依旧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年新年致辞时透露,预计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与年基本持平。其中,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最近三年,华为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累计投入30亿美元左右,招募了多名研发人员。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还有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座舱产品部、智能网联产品部等多个部门,投入力度可想而知。
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华为在汽车领域也取得一些成绩。自从去年3月启动交付以来,AITO问界系列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创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新品牌成长最快记录。有越来越多车企愿意与华为合作智选车,其中就包括奇瑞、江淮、极狐等。
除华为外,研发投入前50名的中国企业还有阿里(17)、腾讯(18)、中国建筑集团(34)和台积电(48)。此外,美团(82)、网易(98)、快手(94)、美的()、小米()、联想()等企业也都榜上有名。
美国企业包揽前三,分别是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Facebook母公司)和微软。Alphabet已连续四年高居榜首,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5%至.6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亿元)。从安卓到ChromeOS、GoogleGlass,再到今天的无人驾驶汽车,这家公司通过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探索前沿科技,并借此搭建平台吸引其他厂商使用,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推动前沿科技产品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