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家去年放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加以高额的车辆补贴之后,市场突然冒出了一堆新兴新能源品牌,就连传统的燃油车企业也纷纷创立新能源子品牌,然而直到车型推向市场后才发现,车型本身毛病百出,完成度以及行驶质感根本就不值这个价格。
除了车辆本身的故障之外,最致命的就是电池续航里程,在冬天因为气温较低,导致了电池内部的化学成分活性降低,造成了车辆本身的续航里程极大地缩水,甚至很多车主不开暖气来确保车辆的行驶里程;而到了夏天,按理来说应该不存在续航大幅缩水的问题了,新能源车主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会了,结果现实却啪啪啪打脸,最近几个月发生的好几期电池自燃事件,求新能源车主的心理阴影面积……
当然我们不能每次一见到有新能源车爆炸,都归罪于车型本身,就像前阵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江淮iEV7S爆燃事件,不少人都在痛斥江淮品牌各种不是,其实我们从现场的监控视频能看到,源头是从车内爆炸出来的,并非常见的从车底开始蔓延;而事后的调查显示,爆炸来源来自于车上乘客自带的摩托车电瓶发生自燃,从而导致车内起火,确实与车辆本身无关,万幸的是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因为取消了发动机等部件,所以不少新能源车都会把电池放在车辆底盘上,这样能不仅能避免影响车内空间,而且放在底盘上还能有效减低车辆的重心,提升驾驶稳定性,而且新能源车的电池并不是直接裸露在外的,毕竟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雨天涉水、石头磕碰等等,所以厂商也在电池保护上下了不少功夫,就像车辆的涉水性基本都能达到IP67级别,也就是电池能在一米深度的水中泡30分钟而不受任何影响,这应付日常的下雨涉水完全不在话下;至于防撞性,因为电池组处在底盘中央,而这一位置受到碰撞几率少之又少,再加上电池组周围的高强度防撞梁以及车辆本身的纵梁,都能极大地确保电池组的安全。
既然电池本身的安全性做那么高,为啥还是频频发生新能源车自燃事件?首先就是车企本身的品控问题,因为电池一旦安装不到位,或者某个部件连接不紧密,那就会为后期埋下巨大的隐患,就像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中,组装工人组装车子的时候都是非常随意,后期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出现;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磕底拖底,因为很多车主并不能知道磕底会对电池组造成多大的伤害,可能就会导致某个电池发生了短路,从而为自燃爆炸埋了隐患。
总结:因为中国汽车发展历史并不长,各方面都与国际品牌有不少的差距,就更别提最近几年才起来的新能源车型,在国家给予有利政策以及补贴之后,这一市场迎来了大爆发,各大车企纷纷推出相应车型,越来越多人都开始接受新能源车型,然而现实却表明,其中大部分车型都是还没完成就上市的“半成品”,各种bug故障以及自燃事件层出不穷。其实我们都知道,制造一辆车是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尤其是后期的研发优化成本,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汽油车的换代周期长达4~5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就是投入到了研发上,而很多新能源品牌诞生至今甚至不超过2年,便已经有好几款在售车型了,可想而知这些车型的驾驶感受以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