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北府兵
公元年(晋太元二年),东晋兖州刺史谢玄招募江淮地区勇敢善战的北来流民,并以其首领刘牢之、何谦等为首领,组成一支约5万人的精锐部队,因谢玄后又兼任徐州刺史,徐州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以来其军府称为北府,所以这支军队称为北府兵。这支北府兵成立后,成为捍卫东晋首都建康,抵御北方氐族前秦南侵的主要力量。在公元年的淝水之战中,以北府兵为主力的八万东晋军队大破氐族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的六十多万南征大军,此战北府兵威震天下。
刘牢之隋末王世充的江淮兵
公元年(隋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乘炀帝亲征高句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起叛乱,进攻东都洛阳,当时,各地有不少人打着响应杨玄感的旗号起兵,在江都附近就有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三支起义军。后来这三支队伍联合起来,共推刘元进为主,占据吴郡,称天子,立百官。隋炀帝派了大将吐万绪、鱼俱罗这二老将前去镇压,隋军连战连捷,战斗进行到这年年底,隋军基本取得了胜利,击杀了管崇,并把刘元进和朱燮围困在建安。由于连续作战,将士都很疲惫,这两员老将就请求隋炀帝暂时休兵一段时间,不知是谁向隋炀帝进了谗言,说该二人故意不进攻,有不臣之心。炀帝大怒,即刻将吐、鱼二人撤职严惩。随后,隋炀帝任命王世充指挥隋军继续进攻刘元进,并在淮南征募了数万新兵,交王世充指挥。这批淮南兵后来成为王世充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资本。年王世充奉隋炀帝之命,率领二万江淮劲卒,北上救援被李密、翟让的瓦岗军所围攻的隋朝东都洛阳。双方经过一年多的激烈鏖战,最终王世充依靠这支江淮劲旅,将李密的数十万瓦岗军彻底击败,李密兵败投奔李渊。
王世充清朝时李鸿章的淮军
“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所以称之为“淮军”
淮军刚成军时才多人,但首战就是在上海对抗李秀成的20多万太平军的进攻,经过一番苦战,淮军以少胜多,终于打退了太平军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之后,李鸿章又率领这支淮军,平定了被太平军占领的苏南地区,并在年6月初与西捻军的一场遭遇战中,将西捻军彻底击败。
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战争中,淮军往往也是一马当先。
年10月初,法军进攻台湾基隆,刘铭率领淮军抵抗并大败法军,迫使法军撤出台湾。
年3月,法舰队进犯招宝山,时任浙江巡抚的刘秉璋积极备战,镇海炮台守备淮军吴杰奋勇抵抗,击中法军海军司令孤拔的座舰,并使司令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
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清兵退至镇南关。法军继续进军,向镇南关进攻。淮军王孝祺部在老将冯子材指挥下,,奋勇拼杀,最终中国军队将法军击退,并乘胜追击,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迫使当时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虽然淮军在年——年的清朝和日本的战争中失败,但放眼当时的大清,除了淮军,还有哪支军队可以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对抗。虽然在这次战争中,有部分淮军将士贪生怕死软弱无能,但大多数淮军在战场上都是勇敢顽强的与日军战斗,很多淮军将士血洒疆场壮烈殉国。
李鸿章东晋北府兵、隋末江淮兵、清末淮军,是中国历史上三支由江淮子弟组成的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虽然他们最后因为战败或其他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曾经在战场上取得辉煌胜利。北府兵和淮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没有被历史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