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岳飞执意北伐的真实用意,不为迎回二圣,只
TUhjnbcbe - 2024/6/6 18:49:00
治白癫疯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01203/8458713.html

绍兴十年(年),七月。岳飞在接到高宗的十二道撤兵金牌后,在悲愤中叹息“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不得已放弃河南诸地,率军向南撤退。这是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同样,这也是他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一年后,绍兴十一年(年),十二月,在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后,岳飞被高宗、秦桧以毒酒赐死。

杭州岳王庙▲

关于岳飞之死,有一种观点认为;岳飞多次执意北伐,与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发生难以调和的政治矛盾,进而惨遭杀害。且不论这一观点是否准确,但岳飞屡次提出北伐的战略意图,并且在与金军的交战中,逐步推进北伐的进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北伐的同时,不断喊出“迎回二圣”的政治口号,似乎是触碰到了高宗的政治红线。(“迎回二圣”的口号是在绍兴初年,到了后期,岳飞也不再提及此事,而且这一口号,不仅仅只有岳飞一个人喊)

但就目前关于岳飞之死的分析来看,岳飞的北伐并非完全是为了迎回二圣,如果剔除掉北伐行为背后的民族因素,投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北伐似乎不仅仅是一个政治象征,其背后也有岳飞更为深远的战略构想……

岳飞画像▲

宋高宗赵构于靖康二年(年,即建炎元年)五月,南宋政权肇建后,立足长江,立国东南,逐步在北境确立起江淮、京湖、川陕三大战区(如果把江淮战区分为淮西和淮东,也可以算作四大战区)。依托以三大战区为核心的边防体系,军力并不强大的南宋政权与金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对抗。

三大战区中,京湖地区大致位于现今的河南西南部、湖北中西部、湖南北部,地处南宋边防战区版块的中间位置,负有连接吴蜀、策应江淮、拱卫东南、屏蔽湖广等多项任务,战略地位十分关键。京湖若失,则四川与江淮则分割为二,南宋难以立国;金军可由荆、鄂沿长江东下,对下游的中央政权形成致命打击;同时,川渝东面门户洞开,湖广、江西腹地亦将遭受蹂躏。

南宋京湖地区▲

现有政区图中的京湖地区▲

建炎三年(年)二月至四月,新生不久的南宋政权遭遇“维扬之变”与“苗刘之变”,几近覆灭。在此前后,南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在金国军事压迫下求得生存,所以军事、行政机构偏重在两淮地区,无暇也无力隔着长江与秦岭,遥控京湖、川陕两大区域。

不过,南宋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京湖、川陕在国家边防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为免上游广大区域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高宗采用委派重臣经略措置的方式,试图建立起对上游的间接统治。

建炎三年,五月。知枢密院事张浚受任宣抚处置使,川陕、京西、湖北、湖南路归其所部,担负起整合上游诸路军力、开辟第二战场的重任,并享有在川陕、京湖两大区域一切军、政、财支配权。

川陕地区▲

张浚职权范围虽涵括川陕、京湖两大区域,但其经略重心却在川陕。上任伊始,短暂停留襄阳二十日后,他便一路向西,于当年十一月置司秦州(今甘肃天水),此后工作重心也的确是在川陕。

京湖虽非张浚着力经营之地,但仍属其职权范围。对于该地区,张浚采用了赋予宣司僚佐或他官便宜权、使其代为管控的方式。但张浚将便宜处置权假手于人的做法是南宋政府方面断然无法接受的。

一方面,南宋政府将张浚的宣抚处置使的职权范围由京湖、川陕两大版块缩减为川陕一地。另一方面分解京湖内部;湖南路(湘中东部)改归朝廷直辖,京西路(豫西南、鄂北)、湖北路(鄂中西部)则根据各单一作战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立镇抚使,即所谓“分镇”制度。

所谓“分镇”制度,是南宋政府在战时,由于无力顾及到各军区内单一作战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军区域内实际的军事情况,划分不同的镇抚使。这些镇抚使中,有朝廷派出的军政大员;也有地方上由土豪、军盗自主形成的独立军事团体。例如后来归岳飞节制的牛皋便是信阳军镇抚使。

牛皋影视形象▲

这些镇抚使担任着抵御金与伪齐进攻重任的同时,由于各镇抚使缺乏统一领导,导致整个京湖地区的军力分散,彼此仅能自保,无法构成强有力的军事合力。杨幺起义军盘踞在洞庭湖六年之久而无法被剿灭,原因正在于此。

当金军在两淮和川陕地区的进攻难以推进时,京湖地区便很快成为金人的第二战场。而原本分散的京湖兵力,很难抵御金人的进攻。

绍兴三年(年),南宋政府在完成两淮地区的军力整合建设后,遂将经略重心转向京湖,“经营荆楚,控制上流”的进程随即开启。当年六年,任命王燮为荆南府制置使,主持剿灭杨幺集团的军事行动。

南宋政府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完成剿灭杨幺集团的军事行动后,顺势填补京湖地区的军事空白,整合京湖地区内各单一作战区的军事团体,完成京湖战区的军事重组。

但可惜的是,王燮才质平庸,“出师逾岁”,损兵折将,“卒无成功”,未能完成平寇重任。王燮的失败不单单将自己踢出了高级军官阶层,也导致原本隶属王燮的一万五千人划归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部,致使京湖地区的军事实力再一次减弱。原本南宋政府设计的京湖地区东、西两线军事格局也未完成。等到岳家军入驻京湖地区时,孤军守备的京湖战区成为南宋边防一大隐患,也成为岳飞的一块心病,使他不得不试图通过北伐来弥补这一军事缺陷。

王燮经略湖湘的失败,使整合京湖军力与政区的任务转入岳飞手中。入驻京湖以前,岳飞驻军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负责江西寇盗,兼备中游江防。绍兴四年五月,岳飞受命以江南西路制置使的身份兼任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正式由江州进入京湖,主持收复襄汉六郡的战事。在此前后,遂开启了以岳家军为班底整合京湖军力、建立战区的进程。

绍兴四年,七月。岳飞在当地镇抚使的协助下,一举收复襄阳、随、郢、唐、邓州、信阳六郡。南宋政府随即成立襄阳府路,完成了京西地区军力与政区的整合。

北伐示意图▲

绍兴五年二月,岳飞再度受命将所部征讨京湖南部的杨幺势力。六月,杨幺势力被荡平,参与征伐杨幺的诸路镇抚使大部分归岳飞节制。京湖地区原本分散的军力与政区也由此完成整合。岳飞也凭借成功征讨杨幺势力,被授予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的职衔,使其得以全权节制三路军政。次年,荆湖南路从京湖地区划出,岳飞升任为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总揽京湖地区军政大权。

但是,当岳飞真正入驻京湖地区后,他发现岳家军不得不以相对有限的兵力,承担中部战场极为广阔的防区。

先来看当时各战区的兵力分配,江淮战区由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驻军楚州(今江苏淮安),淮西宣抚使刘光世负责淮西,江东宣抚使张俊协同防御。据统计;张浚麾下大致有兵七到八万,韩世忠麾下四到五万人,江淮战区的总兵力至少在十五万以上。川陕战区以吴玠、王彦、关师古三大将分镇,总兵力约八万人左右。

而驻守京湖地区的岳飞仅有六到七万人,是三大战区中力量最为薄弱的。而且由于江淮战区军力整合较早,各番号部队(某家军)已经与防区之间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所以难以分拨兵力充实京湖。也就导致京湖地区的兵力无法快速补充。

宋金边界▲

两淮地区▲

兵力的不匹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京湖战区长官,对于京西、湖北两路防务,岳飞自然责无旁贷。但是,岳家军的防区实际上远不止于此。

入驻京湖以前,岳飞以江南西路制置使的职衔置司江州,具体负责江州(今江西九江)、蕲州(今湖北蕲春)、舒州(今安徽潜山)、兴国军(今湖北省阳新县)诸地江防。岳飞入驻京湖后,江、蕲、舒州、兴国军防务交由从湖湘战场败退的王燮填补,但王燮很快再次被贬,所部人马划归韩世忠,岳飞原本的防区遂致无兵驻守。

潜山—阳新▲

蕲州、舒州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隶属于淮南西路,其防务本应由淮西宣抚使刘光世承担。但南宋初年的沿江驻防是个谜一样的操作,淮西宣抚使只负责池州(今安徽池州)、太平(今安徽当涂)、建康(今江苏南京)诸地江防。至于长江南岸的兴国、江州更不归淮西宣抚司承担。

相反,蕲州、舒州靠近鄂州,自中唐以来都归为湖北路节制,而兴国、江州控制着粮船由赣水入江至京湖的水路咽喉,乃岳家军粮道所系。在军事、经济格局的共同影响下,江、蕲、兴国军的沿江防务由于无人承接,最终仍只能划归岳家军。到了绍兴七年,连河南地区光州(今河南潢川)的防务也一并交付给了岳家军。

由此所形成的局势是:从均州(今湖北丹江口)、房州(今湖北房县)一直到江淮地区的光、黄、蕲、江的广大区域皆属岳家军防区。岳飞虽名为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然其防区实际横跨京湖、江淮两大地缘板块,就连高宗也不得不承认岳家军所守“地分诚阔远”。

防区广大以外,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战区边防格局并非处于同一水平线,由于淮西地区(皖中北地区)地势平坦,成为金齐南下的重点进攻方向。淮西守军往往无法有效御敌于淮河一线,须退入淮西腹地,转而防江,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兼有淮西光、黄、蕲、江方向的防守任务的岳飞,又不得不分兵来保证淮西四州的防务,导致岳家军的军事防线并非简单呈现为东西走向,而是从今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一直延伸到江西北部的九江市。呈西北—东南斜对角分布。

丹江口—九江▲

即使是在交通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驱车沿高速行驶,两地之间的距离还仍有公里。所以岳家军在绍兴年间的军事活动轨迹,时常是奔袭千里,往返于伏牛山、南襄盆地、豫东平原和长江沿线的、江、舒州之间。岳飞本人的行动轨迹也多在鄂州、江州两点之间位移。

绍兴六年岳飞北伐,成功占据豫西部分地区。但金齐联军南下两淮,岳飞不得已放弃河南诸地,火速驰援淮西的江州、池州。伪齐见岳家军驰援淮西,马上调转枪头,直奔京湖重镇襄阳。岳飞又马不停蹄地从江州赶回鄂州,从鄂州整军驰援襄阳。

由此可见,岳家军的防区地跨京湖与淮西两大板块,边防守御线十分漫长。而且淮西战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结构,往往是退淮保江,无法与京湖战区构成联动防御体系。

宋金边界▲

京湖战区以鄂州、荆南(即江陵,今湖北沙市)、襄阳为三大重镇。就战场地理而言,鄂州位居战区东线腹里,荆南、襄阳则分处战区西线的腹心与边境。岳飞成为京湖战区长官后,之所以以东线腹里的鄂州为大本营,除守卫中部战场、保障江西、湖南、二广腹地的军事安全外,更重要的是便于及时策应、拱卫江浙核心区。负责长江下游防务的淮西军告急,岳家军的主力就不得不向长江的下游城市移动。

然而,与屯兵鄂州相对应的是,战区西线重镇荆南和襄阳一直无兵驻守,岳飞曾经不止一次地上疏朝廷,要求在荆襄地区增设兵力,但南宋政府捉襟见肘,无力从其他地区调遣兵力补充防务。以至荆襄一带的守备力量出现空缺。而岳飞由于兼顾东南,亦无力再置重兵于此。他本人甚至可能从未涉足过该地。

鄂州、荆州、襄阳三镇▲

类似弱化荆南、“东重西轻”的军事格局,在南宋王朝立国东南的整体格局里,是在兵力有限情况下的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但对于京湖战区以至南宋北部边防而言,无疑存在隐患。具体来说,岳家军的大本营鄂州与战区西线前沿重镇襄阳相距千里之遥。若金兵南下襄阳,岳家军从鄂州驰援,恐怕岳家军未到,襄阳城就已不支。一旦金军从京西、淮西双管齐下,牵制岳飞于淮西而无法及时回防襄阳,以襄阳地区的驻军,是无法抵御金军的攻击,一旦襄阳被金军占据,则川渝、江西、湖广腹地暴露于敌。

南宋末年,蒙元骑兵花了大力气攻占襄阳,其目的也是以此为窥探东南的桥头堡。所以也就明白,《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啥要在襄阳固守几十年,以致城破人亡,壮烈殉国。

刘亦菲版《神雕侠侣》王洛勇饰演的郭靖▲

虽然南宋政府一度也开始重视荆襄防务,甚至曾命岳家军“移镇江陵”。但岳飞权衡再三,还是上疏朝廷“乞止留军鄂渚”。岳飞以为鄂州为驻地,一方面兼顾淮西和长江防务,倘若荆南或襄阳有失,尚有鄂州可以阻敌于长江上游,不至于首尾不相顾。另一方面,荆襄地区几经战火,基础设施瘫痪,难以担负常驻军的军需供应等问题。

在无法置重兵守备荆襄地区的困境下,岳飞试图在襄阳西北区域构建一道,以豫西南和部分陕东部地区的州县为依托的战略防御体系。这一点在岳飞的历次北伐上都能看到。

绍兴四年(年),岳飞第一次北伐,成功收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襄阳、随州、邓州、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六郡,控制了长江的中上游地区。

襄阳古城墙▲

绍兴六年(年)第二次北伐,岳飞相继攻占虢州(今河南栾川县)、镇汝军(今河南鲁山县)、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以及陕西的商州全境。通过已收复的州县,实现襄阳北部的战略防御体系。但可惜这次北伐后续无力,岳家军孤军深入,被迫撤军。虽然部分地区重新被金人占据,但商州至虢州一线,岳飞始终没有放弃,成为襄阳以北的一道重要防线。(年“绍兴和议”签订时,商州至虢州一线被割让给金朝)

第四次北伐时,岳飞从鄂州直接北上,一度将战线推进到郑州、洛阳、颖昌(今河南许昌)开封一线,是历次北伐战略推进最深的一次。豫南的广大区域被岳家军占领后,则彻底将襄阳变为国内之城,减少了襄阳独自面对金人攻击的情况,稳定了汉江上游的重要节点城市,保证了长江防线的安全。但最终,这次北伐在内扰外阻的情况下,还是以失败告终,豫南州县再次被金人占领。次年,宋金议和,商州至虢州一线被割让给金朝,襄阳以北再无险可守。直至蒙元骑兵南下攻占襄阳,南宋政府也未在此处再设置兵力。

但从岳飞历次北伐的行动上来看,他已经不再高喊“迎回二圣”这种刺耳的政治口号。而是从战略角度出发,结合京湖地区荆襄西线守备薄弱、缺乏纵深防御的特殊情况,实行以攻代守战略,努力将战线推回到黄河一线,试图建立荆襄以北的战略防御体系,最大程度上保证东南半壁江山的国土安全。

参考资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岳飞执意北伐的真实用意,不为迎回二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