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别被巨头障眼法所迷惑
昨天,有猛科技和 浙江电商联合主办的《对话杭州帮》进行到第七期,采访了搜钱的CEO李群,其中提及在互联时代,在营销模式和营销战略上要 互联化,大到公司战略规划,小到定价策略,要关注到 互联 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体系,李总大呼,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互联思维的精髓。传统企业如何学习 和应用所谓的互联思维或模式,那些可以借鉴,那些不能照搬?令人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当物联、互联金融、互联xx来袭的时候,传统零 售和传统制造业纷纷被 洗脑 ,要学习互联的 免费 精神,大搞 去xx化 和 互联化 ,雄歌认为你们忽略了三个事实,一个是真正互联成功的是九 死一生,活下来没几个。第二个,你所属的产业、产品本身就不具备互联基因,盲目触,只会自断后路。第三个,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人懂什么叫 互联 化 ,他们只是碰巧成功,君不见凡客的苦恼吗?
推荐 陈粲然在pingwest的一篇文章《大谈 硬件免费 之前,你至少得养活自己》,雄歌甚是认同。
原文如下:
不知从何时起, 硬件免费 (目前指以同于制造成本或低于制造成本的价格销售硬件)或是 硬件低价 成为了不少硬件创业者的口头禅,最近我接触的不 少创业者或投资人都把坚定不移地要把它当成产品的核心策略,他们的说辞也非常统一――通过低价的硬件来占领市场,然后依靠后续的互联服务来获得收益。可 事实上,这种模式并非人人都行得通的。
首先,为什么要放弃硬件利润?
根据苹果2013年Q3财报,这一季度,来自iPhone的营收为181.54亿美元、iPad为63.74亿美元,Mac为48.93亿美 元,iPod为7.33亿美元,配件为11.79亿美元,而来自iTunes、软件和服务的营收为39.90亿美元。也就是说,软件、服务以及和开发者的 分成,带给苹果的收入只占他们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从这个收入占比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硬件的单位利润要远高于软件和互联服务。
另一方面,所谓的 互联服务 的盈利模式,无非广告、电子商务、游戏和增值服务收费这几种。而无论是在互联还是移动互联上,除了游戏是真正的利润丰厚之外,广告和电子商务都需要绝对的市场规模,才能取得不错的回报,而增值服务,也是要遵循长尾效应。这意味着,要想在互联上获利,你就不得不面对赢者通吃的法则。
那么,既然 卖一份货赚一份钱 的实体经济更加挣钱,互联的盈利模式遥遥无期,为什么要放弃前者,而选择后者呢?有几位创业者给出的答案的是――百度、360、腾讯、小米这些公司都可能会推出低价硬件来抢占市场,依靠硬件盈利不是长久之计。
不要被巨头的障眼法所迷惑
但问题在于,选择和巨头们打 价格战 ,从来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一旦你选择依靠互联服 务来获取收益,除 非能够爆发性的快速占领市场,那么必然进入长期的拉锯战。作为首先得考虑如何养活自己的创业者,和资本雄宏的巨头相比,这种 赔本赚吆喝 的做法显然是不 合适的,团购和视频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除此之外,由于硬件的迭代周期要比软件长的多,所以你很难做到向单纯的互联或软件服务那样的快速上现、快速试错、 快速增长 硬件创业者的 犯错 成本太高,让其短期爆发的阻力陡增。
所以,对于大部分硬件创业者 而言,和大公司打价格战几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玩死自己,要么在获得一定规模的用户之后,将公司卖给这些巨头们。而选择靠硬件利润则不同,例如现在 600~1500左右的智能腕表,其利润在100~1000左右,只要你能达到十万量级的出货量,养活自己便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我并不是说依靠服务的盈利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实际上,对于一些 门槛型 的服务,互联服务恰恰是最合适的盈利模式。例如,移动医疗,它需要依靠临床医学的算法来给出专业的身体评估报告,这并非人人都能插足的领域,产品竞争力也更多的取决于服务质量的优劣。所以它们即使选择放弃硬件利润,依靠服务来获利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通用领域,状况便截然相反。
总的来说,巨头们选择低价硬件策略,是因为它们已经有了现成的互联规模和营收模式,硬件在很大程度上被它们看做一个侵占新流量市场的通道。而对于硬件创业者而言,选择一个健康的收益模式保证企业的顺利生长,要比画一个未来的大饼,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