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离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而朱忠华的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几十封电子邮件的回复,一叠纸质文件的批阅,都在这半小时内解决。十三年来,这已经成为他每天的习惯。项目工作千头万绪又讲究效率,朱忠华每天坚持的这半小时,让他能够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各方问题,同时又可以让他在接下来的办公时间里,迅速聚焦重点工作。作为技术中心资深的项目总监,经验告诉他:想做好一个项目,必须要理好时间,管好团队,而这一切首先是基于对自己的管理。学技术出身的朱忠华,一直最为擅长的是对技术的纵深研究,而当他跨界到项目管理领域,最让他受益匪浅的却是在设计一线积累的经验,以及磨砺出的“使命必达”的责任感。扎根一线,苦练内功年是朱忠华记忆深刻的一年。彼时,他开始了在江淮汽车的第一份工作——模具设计。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是真正着手去做时,他却犯了怵:“以前全部是纸上谈兵,真正设计的时候是有压力。任何一个尺寸错误的话,整个工装设备可能就报废了。”心里没底,就请教师傅;没有经验,就到生产线上学。那段时间,在朱忠华常常拿着本子带着工具,在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车架厂的车间里,测量同类模具,琢磨产品工艺,随时记录下灵感迸发时的设计思路。朱忠华的努力很快见到成效,一年内,他完成了四十多副模具、十几个工位器具的制作。模具交付之后,朱忠华还是经常往生产线上跑,心里总是绷着个弦,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亲口问问操作的师傅,是否好用,才能放心。在师傅们的反馈中,朱忠华深刻地体会到设计不仅仅是做出来能用那么简单,一个小小的间隙尺寸的细微差别,就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此外,设计是否方便操作,是否切合机床特性等等细节都必须纳入考量。而这些拼的就是对生产线的了解程度,以及实践经验积累的程度。从图纸走向实物,朱忠华渐入佳境,稳健地踏出了第一步。为了让工艺设计更加贴近生产,朱忠华根据公司要求,由原就职的工艺科下到车架厂一线实践了两年,负责新产品的工艺组织及安排。尽管此时的工作与之前纯粹的设计,并不一样,但是朱忠华很快适应,并把它当作一次全新的锻炼,寻找到工作中新的乐趣。现在谈起那些经历,朱忠华坦言,一线的生活,提升了动手能力,积累了现场加工能力,为后来转向汽车设计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设计转型,奋起直追年,正当朱忠华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的时候,他接到了组织上的安排:调入当时的汽车产品研究所向产品设计转型。朱忠华思想斗争了半天:去吧?自己不是汽车产品设计科班出身,担心难担大任。不去?公司急缺产品设计人才,正是用人之际。最终,他决定听从公司安排,放手去干。刚去的时候,部门里8个人,只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其余的大多是汽车设计科班出身。朱忠华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就得担当起来,奋起直追。来到新环境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白天,他研究实物图纸,晚上,对照图纸边看专业书籍,边做笔记,常常熬到半夜,光汽车专业的三本书《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从头至尾,他至少翻了三遍。节假日里,他泡在工大图书馆里,借阅汽车相关书籍。从学习中,朱忠华逐渐找回了底气。他主攻的是底盘和车架的设计,这也是产品在市场中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件。年,随着瑞风商务车的热卖,产品的地产化也迫在眉睫。首批车辆反馈有跑偏现象,朱忠华检查比对了所有的图纸,没有发现任何端倪,事情陷入了僵局。有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根源。朱忠华决定去一趟宁波供应商的工厂,寻找蛛丝马迹。所有的图纸都摆出来了,供应商代表非常自信地打包票:“我们都检查过的,肯定没问题。”朱忠华还是一遍遍地核对厚厚的一堆图纸。终于,他发现,一个螺栓的长度与标准差了2毫米。更换过螺栓之后,顽疾立即解决了。一次次直面市场,处理顽疾,朱忠华深感责任重大,每一次必定全力以赴。“我们作为主机厂技术人员到现场,基本上相当于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没人能去处理了。”由于长期奔赴市场,朱忠华对产品设计的了解愈加深刻。他和团队根据市场多元化需求,在原瑞风产品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前后独立悬架等产品,赢得了市场的青睐。项目使命,责无旁贷年是朱忠华职业生涯中的第二次重大转型。他放弃了工作舒适区,从设计领域,跨界到项目管理,负责同悦项目的推进。当时的江淮汽车还没有严格意义上项目管理的概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朱忠华再次从零出发。同悦项目执行了3年,推进非常顺利,这在朱忠华看来,是一种幸运。没有遇到多少挫折,在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争取到学习成长的时间。这个项目教给了朱忠华项目推进的思路,捋清了产品研发的关键节点,同时锻炼了他协调组织的能力。朱忠华接手的第二个项目是和悦A30,研发周期3年。年11月2日山东即墨上市,这是个死命令。项目推进当中,底盘设计发生了变更,按照项目正常进度来看,这个改变至少需要多出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个月的时间如何节省?压力之下,朱忠华对项目计划进行了重新编排,把工作量精确到每一天,同时将可以并行的工作,同步安排。计划确定,剩下的就是推动,对此,朱忠华心中有本项目经:“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延期。我必须保证所有的节点都要可控。每个人的工作都要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和悦A30按时间节点成功上市。还未有喘息的时间,朱忠华就迎来了最为严峻的挑战——瑞风S3项目。由于市场需求的改变,公司领导紧急决策,瑞风S3从产品定位上发生了重大的调整,这也意味着整个项目的推进变得异常紧张,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整个供应链,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考验面前,朱忠华反而显得愈发坦然、从容,但大家都知道,他每天都在思考项目推进能否优化、优化再优化。调度项目就像下一盘棋,环环相扣,容不得走错一步。在整个体系的支持下,他从造型、零部件开发、验证周期这三个方面,去缩短一切可以缩短的周期。项目中很多做法,都是首开先河,为之后的项目管理树立了榜样。他将日例会变为常态,节约一切沟通成本,通过质量答辩的形式,当天明确或者解决相关质量问题;他首次引进主检具,大大缩短验证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他协调资源,提高造型评审效率,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生产过程的管控,合理协调模具的制作。当然,更多的时候,他带领团队放弃了各种节假日,为项目的推进,争分夺秒。瑞风S3上市前的那个春节,上到公司领导,下到整个项目团队、供应商都在为此加班加点。如今,再回过头去看,朱忠华觉得这些付出,非常值得,也非常必要,因为“迟一天上市,意味着多一天损失。”而这历时8个月的努力,瑞风S3最终高品质上市,并获得前所未有成功,上市不到3个月,单月产销量突破万台,甚至到现在,瑞风S3车型在海外的销量依然耀眼。经过3个大项目的历练,朱忠华已经成为大家眼中的项目管理专家,同时更是个严格的项目总监。朱忠华在项目组里有个规定:超过20块钱的设变,都要经过他的签批。虽然,这样会增加他的工作量,但他认为只有自己这个管家“从严执家”,从每个细节中“抠”,才能保证项目的节点、成本、质量都达到目标。对朱忠华而言,最轻松的时刻,是每一次产品样车试制成功,发动机第一次启动。他觉得那个声音是世界上最悦耳的。因为那意味着产品从图纸终于变成了实物,整个项目也基本大局已定,而作为项目总监的他,也终于要完成使命。十几年项目管理,每一次的任务,都让朱忠华仿佛耗尽了全部的力量,而每一次项目的开始,他又像满血复活了一般,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十几年来,项目期间,朱忠华鲜有时间,能够陪伴家人。遗憾与自责间,他又重新选择了坚守岗位。他告诉记者,是江淮汽车成就了他,他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