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协正讨论核工业资源整合:核电三巨头内耗严重
消弭内耗
中国核电抱团走出去呼声再起
和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海外互相厮杀类似,中国核电三巨头同样存在内耗。如今,南北车计划合并,而中国核电工业也在酝酿变化。
在10月24日,国务院会议上也强调要对核电等领域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资可以参与一些核电项目,此举用意之一被看作是为核电出海做准备的一步棋。核电和高铁是国家自去年以来力推走向海外的拳头产品。
中国核电巨头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 )主办的《中国核工业》杂志最近刊发了题为《整合资源成立资本投资公司适合核工业强国之路》的文章。文章认为,南北车合并对中国核工业进行资源整合有借鉴意义。那就是,成立一家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为投资运营平台,以提高核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水平。
类似的观点已引发了不小范围的讨论和争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第一财经》采访的10余名核电企业在任和退休的中高层、能源主管部门官员以及业内专家,对此意见不一。
我认为南北车整合的模式是值得核工业借鉴的。 一位受访者对本报说。另外,他们中有人说,传言*协正在讨论关于核工业资源整合的事宜。不赞同该模式的受访者则向本报表示,这是一种垄断的模式,不利于我国核能在外竞争。
需要一个模式
当前中国核工业格局与南北车的格局相似,都经历了从集中统一到分散的过程,曾经的分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竞争力,但现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着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也都存在恶性竞争、内耗严重等问题。 上述文章说,在现有核工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核工业国有资本结构和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制约核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说,中国核电的确存在恶性竞争 和内耗严重 的现象。对此,另一位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官员此前对本报的解释是,三大核电公司都有自身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从而出现了谁都不理谁 的局面。
现在三家公司的内耗已经是公开秘密了。 中国某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一位副总对《第一财经》说。这三家公司 ,指的是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 )以及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 )。
类似的观点也得到多名受访者的认同。而过去的经验也证明,在海外争取核电市场时,三家公司的确存在因各自利益而互相拆台 的现象,并给中国核电出海带来不利。
作为高铁公司的南车和北车在这方面的表现是明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向媒体举例:2011年1月土耳其机车项目招标,南车报价200多万美元,北车报价120万美元,后来南车又继续把价格压得更不可思议,但订单最后给了一家韩国公司。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南北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怎么投标上,根本没有心思做高精尖的研究,还滋生了许多招标腐败问题。 王梦恕说,如果两者合并为一家公司,则可以避免竞争过程的相互压价,提高中国铁路车辆出海的竞争力。他坚信,南车和北车合并是必然的选择。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核电和高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产品出海的重要招牌。自2013年以来,中国把核电、高铁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它们在出海的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就核电而言,中国目前仅在巴基斯坦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这与拥有几十年核电站运营经验和核电技术研究的中国并不匹配。
怎么办呢?南北车的合并,是不是一个可供核电参考的现成模式?
没有正确的选择
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 期间,中核董事长孙勤向媒体表示,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都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要想与狼共舞 ,就需要联合起来走西口 。这一表态也得到了中广核的认同。
听说现在是*协在组织论证这件事,但愿能早日实现整合。 中国某特大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高层对《第一财经》说。他认同上述文章的观点。
另一家国内特大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高层同样向本报表示,成立类似于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的公司是核电发展的规律。他说:成立这样的公司是件好事情,我认为能够增强中国核电在外的竞争能力。
但其他受访者并不这么认为。历史上核工业曾经是垄断的,但在核技术应用上几乎一事无成。 中国某核电企业一位退休高层对本报说,垄断一定不是好事。
这位退休高层向本报表示,现在核电的无序竞争都是企业行为,而企业之所以要无序竞争和损人不利己,则缘于当前国内考核机制等诸多问题。核电走出国门也是国家战略,但我们最缺的是自有技术、团队和眼光。 他说,国家应对各企业下达禁止令,指定各企业的势力范围,然后由一家牵头,联手产业上下游。
中广核总经济师岳林康14日在微博上表示,南北车合并,从根本上说是违反有限竞争、设立央企格局的初衷的。当初如果每个行业只搞一家,就没有现在这样发展的规模和价格的降低。 他说,南北车在国际项目上的恶性竞争,其他行业也有,也说明其上级协调管理不作为。最好是上级协调,或联合组建国际公司,专营国际项目。
资源太过分散,不利于形成市场与发展合力;无序与恶性竞争,那是买进*金价、卖出白菜价的笑话;过于垄断、没有市场活力,那是死路一条。 一位着名核电专家向本报表示,核工业是国家的综合工业基础、综合国家实力、国家安全与文化管理底蕴、战略威慑能力的体现。
在这位专家看来,中国核电走出去 较好的选择是,以中核为主形成燃料循环体系,负责*事核工业的需求与适量核电机组的开发,其他整合成一家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这家集团技术全面、工程化与市场化能力强,以核电持续发展、核电安全与国际国内核电市场应对为发展目标,联合后参与世界核电竞争以及国内大部分核电机组的建设,不断降低核电造价,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经济性。
在这方面,国内一家核电企业的高层人士对本报说:我认为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更好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量避免类似南北车的恶性竞争所导致的内耗严重,今年1月份,中国三家核电企业已经联合其他核电企业成立了首个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 产业联盟。但这还不够。 一名受访者说,因为它(核电产业联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