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某一天,襄阳诗人孟浩然走进西京长安大明宫,并且在宫中偶遇唐明皇,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桩有趣的疑案发生了——到底是谁约请孟浩然在大明宫中见面的?
从有限的史料中看,最可能约孟浩然入宫的有三个人:李白、王维和张说。今天笔者打算与读者共同作一次文字侦探游戏,尝试找出那个约请孟浩然见面的人。
△本文作者:著名作家,电视剧《潜伏》同名小说作者龙一公元年,也就是开元十六年,大唐帝国在精力旺盛的唐明皇李隆基带领下,不论是吏治税收,农业贸易,诗歌散文,还是时尚审美,都爆炸般地热闹兴旺起来,旧时可望难及的功勋、财富、名声和机会,密集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正是在这烈火烹油般的一年,深秋的某一天,襄阳诗人孟浩然走进西京长安大明宫,并且在宫中偶遇唐明皇。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桩有趣的疑案发生了——到底是谁约请孟浩然在大明宫中见面的?从有限的史料中看,最可能约孟浩然入宫的有三个人:李白、王维和张说。今天笔者打算与读者共同作一次文字侦探游戏,尝试找出那个约请孟浩然见面的人。至于孟浩然在李元绂府上题诗被唐明皇看到,然后被召见的说法,乃是超出常识的齐东野语,本文就不讨论了。△孟浩然画像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事件的主人公。孟浩然,今湖北襄阳人,公元年出生,属牛,据说他身躯伟岸、情怀旷达、好交朋友、喜欢热闹,家境在小康之上。他号称在鹿门山隐居,但这是晋唐文人式的隐居,就是每年在凉爽舒适的地方小住几个月,读书写作、锻炼身体、培养声誉。日常生活中,他经常乘船沿汉水而行,在襄州城、岘山涧南园(他的家宅)和鹿门山之间往还,一边赏览山水胜境,一边拜访亲朋故旧,于是写作了许多山水田园诗和访友诗。时至今日,孟浩然的这三处行程足迹,已经成为极具风雅的旅游线路,笔者走过两趟,还想再去。孟浩然是在该事件发生的前一年到达长安的,当时38岁,目的是参加那一年的进士科考试。有人曾问:孟浩然不是隐居鹿门山了么,出来科举求仕,岂不违背隐居的初衷?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回答,因为那是多年前的唐朝,归隐和求仕全都是正常生活内容,两者之间一点也不矛盾。将归隐与求仕对立起来的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清朝和明清理学,还有就是新文化时期对所谓“终南捷径”的批判,具体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在唐朝,文人想归隐就归隐,想求仕便求仕,没人认为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在孟浩然到达长安以前,他的诗名和诗作应该已经传遍了半个大唐帝国。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察。其一,孟浩然家住襄阳,不论是北上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诗人与官员,还是南下的诗友,多半都会乘船路经襄阳,自然有机会结识早已诗名远播的孟浩然。他们多半还会抄录孟浩然的新作,用于个人赏读与传阅,同时,孟浩然也会委托他们将自己致送远方诗友和官员的诗作带去。顺便说一句,唐代的诗人和官员往往是同一个人,因为进士科考试是要作诗的,同时,在唐代的宫廷生活和社交生活中,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远超今人想象。其二,开元十六年前后,孟浩然的诗名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诗歌情趣。当时的大唐帝国先是经历了武周时期构陷成风的特务*治,又经历了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出多门、拉帮结派的国运衰败,刚刚进入到每个人都有机会一展平生所学的振奋人心的社会局面,人们内心之中充满了躁动与焦虑,因而渴求一种能够开解心绪,寄托情怀的文学思想与情趣,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恰好对应了人们的这些需求,所以说,连唐明皇在未见面之前都能够知道孟浩然的诗作和诗名,是有其合理性的。还是回到正题,到底是谁约孟浩然在大明宫见面的。是李白吗?孟浩然比李白年长一轮,二人都属牛,他们相识于开元十四年,当时二人同在江淮一带游历。顺便说一句,唐代因为交通不便,旅行费用远远高于今天人们的旅行费用,所以笔者才会说,时常出游两三年的孟浩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错。孟浩然和李白的友谊非常著名,加上李白生平故事中曾有唐明皇“召见金銮殿”“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的奇遇,后人难免会猜测是李白约请孟浩然来翰林院的学士院见面的。依照唐朝制度推测,孟浩然应该是午后进入大明宫的。自那年正月初三日起,唐明皇开始在大明宫南边,春明门内的兴庆宫听*。早朝后他多半在勤*务本楼处理公务,然后起驾回大明宫。但有的时候,他也会在兴庆宫逗留到午后,将住在近旁的两位兄长和两个弟弟召来,在花萼相辉楼的二楼组成小乐队,一起演奏时髦的西域音乐,或者干脆将床榻连接在一起,取出他专为此刻准备的长条大被,五兄弟大被同眠睡个午觉。因此,孟浩然若想在大明宫内遇见唐明皇,既不会是皇上办公的上午,也不会是宵禁严厉的晚上,只能是在下午。大明宫位于西京长安东北端,南面有五座宫门,无官无职的襄阳诗人孟浩然不能走中间的丹凤门,他应该是从西侧第二座宫门,也就是距目的地较近的建福门进入大明宫的。必定会有人为他引路,带他进入建福门,跨过下马桥,沿着西内苑东墙外的小街往北走。大明宫南北长五华里,孟浩然一路行来,在他的左侧为东内苑的三座苑门,而在他的右侧,则依次为右金吾杖院、右朝堂、直通大明宫正殿含元殿的观象门、御史台、中书省、集贤殿书院,至此他便走出*务宫殿区,步行了将近三华里。这时,他面前出现的是园林宫殿区,迎面是延英殿,他如果折而向西,沿着西内苑的北墙绕过德麟殿,便能来到翰林院。如果孟浩然确是来见李白,他的目的地应该是翰林院南侧的学士院,因为学士院的大门朝东,孟浩然一眼便能望见。可惜的是,今天,甚至那年,李白都没在学士院,甚至他也没在长安城。孟浩然与李白结识的时候,李白的诗名尚不如孟浩然。李白真正名闻天下是在16年后的天宝元年,那一年李白得到唐明皇的格外赏识与纵容,并被任命为供奉翰林。然而,在江湖诗人李太白变身为翰林院李学士的两年之前,孟浩然则因为接待诗友王昌龄来访,在襄阳饮酒食鲜,背痈发作,已然去世了。所以笔者认为,不是李白约请孟浩然访问大明宫。那么,会不会是王维呢?孟浩然开元十五年科举落第,却没有回乡,而是留在长安广泛结交朝中的诗友官员,寻求荐举入仕的机会,他的人格魅力和诗作因此影响更大更广了。王维比孟浩然年少12岁,也属牛,显然他是被孟浩然的风度迷住了,于是,他们的友谊很亲密,再加上二人的诗风相近,此后他们在诗歌审美情趣上越发靠拢,成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位领袖。说王维约请孟浩然进入大明宫,最坚实的证据就是《新唐书·文艺下·孟浩然传》:“维私邀入内署,俄尔玄宗至,浩然匿床下。”《唐才子传》也有记载:“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咢,伏匿床下。”《唐才子传》的这段内容显然是改编自《新唐书》,所以,孟浩然偶遇唐明皇的事件在史料上只能算是孤证。然而,这件事却成为流传最广的传奇,日后居然还生成了一个今天已不常用的成语“转喉触讳”。笔者认为该史料不可靠的原因是,王维虽然于开元九年考中进士并授官太乐丞,但他很快便被人牵累遭贬出京,然后半隐居半游历十几年。与孟浩然结交的时候,王维正在长安大荐福寺学佛,二人同样无官无职,他根本无法约请孟浩然进宫。更何况,王维在安史之乱以前虽然屡任朝官,但从来也没担任过“词臣”,即使他在天宝四年升任从七品的侍御史,也只会在皇城丹凤门内东侧第二坊的御史台办公,绝少有机会进入大明宫,更不要说与孟浩然在金銮殿约会了。笔者这么说有证据么?有个简单的测试方法,我们比较一下王维与张说的“奉和圣制诗”,就能明显看出,王维距离皇上太遥远了。方才我们讲孟浩然来到大明宫延英殿前,他若向北绕过延英殿,便能看到东北侧山坡上的金銮殿。这一组宫殿应该是大明宫中最舒适的建筑之一,因为西京长安宫城的地势太低,清明渠和龙首渠直通宫内四大海池,环境非常潮湿,不适宜居住,所以,贞观以来,皇上多半都是住在建于龙首山余脉的大明宫里。龙首山的余脉进入大明宫,末尾这段山坡上建造的就是金銮殿,唐明皇平日最喜欢在这里召见词臣,谈论文学风雅之事。既然不是王维约孟浩然进入大明宫,该事件可能的参与者就只剩下张说了。在下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张说的可能性最大,只不过,他们见面的地点尚可探讨。咱们先简要介绍一下张说先生。张说出身于著名士族范阳张氏之家,武则天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策论第一。此君官运极旺,曾多次担任宰相和大州刺史,他还是唐睿宗和唐明皇父子的私人朋友,也为他们父子先后两次通过非常方式取得皇位,立过大功。他还是当时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执掌大唐文坛30年,论资历、地位、功劳、才情和富有,开元初期无人能及。当然他也有缺点,就是爱钱财,好宝货,较自私。开元十四年,张说因贪腐之事以尚书右丞相的禄位致仕,但在开元十六年二月,唐明皇又召他兼任集贤殿书院掌院学士,专事修书和诗酒伴驾,而且朝中每有大事,皇上也常会咨询他的意见,明眼人都能看出他起复有望。果然,到了明年,他便被任命为文臣之首的左丞相,重掌*事堂。从孟浩然这一方面讲,他与张说很早以前便有联系。12年前,孟浩然的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便是送给被贬出京的张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国古代文人当真会说话,这几句诗多么得体啊,孟浩然既对张说被排挤出京表达了同情与惋惜,同时这也是他本人的自况。此后,孟浩然与张说一直有文字联系,直到事件发生的这一天。今天的读者或许会问,张说约孟浩然在自家府上见面多方便,何必进宫?张说的燕国公府在西京万年县的永乐坊,算是长安城最好的居住地点之一,孟浩然不论借住在何处,前往拜见都不远。然而笔者认为,大唐官员每十天才能回家休息一天,约人在家里见面,反而不如在公署见面方便。张说此时只有一个专职,就是集贤殿书院掌院学士,方才我们讲孟浩然从建福门进宫,自南向北,就曾路经此地。那么,孟浩然是在这里遇见唐明皇的么?笔者认为不是,至少在这里见面不具备《新唐书·孟浩然传》的作者所追求的戏剧性,为此笔者更愿意相信他们见面于金銮殿。据《唐会要》讲,金銮殿常有鸿儒硕学或文学之士三五人在此值守,以备皇上垂询。开元初年,张说虽然高居中书令之权要,但他仍然时常在此处盘桓。所以笔者认为,张说作为一个城府深邃,暂时投闲置散的权臣,招襄阳平民诗人孟浩然相见于大明宫,应该并不过分。至于有人说张说是将孟浩然直接推荐给唐明皇的,笔者不信。总之,张说与孟浩然见面时,唐明皇突然踱了进来,这场面当真算得上是顶级的尴尬。不过,唐明皇绝不是生于宫禁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那种皇子皇孙。他年轻时多经历练,而且干成过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此时他正当盛年,必定人情熟透。为了给窘迫至极的张说台阶下,唐明皇应该是问了孟浩然一句此刻最恰当的话:“卿可有新诗?”突然得见天颜,心情激荡的孟浩然一时糊涂,居然吟诵了他最不应该读给皇上听的那首《岁暮归南山》,其中第二联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明皇肯定没生气,而且应答得极有身份。他半开玩笑地问:“卿不求朕,朕岂弃卿?”笔者认为,正是唐明皇这种不苛刻、有幽默感的性格,才造就了开元天宝盛世。接下来,唐明皇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他这话有两个意思,一是到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拣好听的说,哪能把私下里的牢骚直接摊在皇上面前,朕就算是想用你,此刻也没台阶可下了。二是唐明皇引用的这两句诗,正是12年前孟浩然送给张说的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第二联。这大约就是“帝王之术”,一语双关,唐明皇厉害吧!小文写到此处,笔者认为,约请孟浩然进宫且偶遇唐明皇的那位仁兄就是张说。然而这毕竟是一家之言,因此,笔者也希望读者有以教我。笔者曾两次游览襄阳,认为此地不单山水形胜,故事也非常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笔者今天专门挑了一件襄阳的微末小事与读者共同探讨,算是尝鼎一脔。读者朋友们若有兴致,不妨自行前往,别寻佳趣。(作者系著名作家,电视剧《潜伏》同名小说作者)来源:《人民*协报》(年11月13日6版)
记者:龙一
版面编辑:杨雪
新媒体编辑: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