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年的最后一个月归结于纷纷扰扰。
除了口罩不管用,除了我们也切身感受了一次和汽车芯片形状相似的白色小圆片一粒难求的窘迫之外,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也是一片各念各经,各修各行的杂乱。
以特斯拉、小鹏、奔驰EQ等为代表的,是降价派;以比亚迪、埃安为代表的,是涨价派;以一汽大众、长安深蓝为代表的,是保价派;还有以问界、蔚来、零跑为代表的优惠派。
然而,它们的异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国补退坡,一退再退,年1月彻底消退。
我们要承认,这其间一定包含着年底促销的成分,因为这一切给予持币代购者的紧迫感是明显的。但更要承认,当政策的补给线消失了,命运彻底交还给市场的时间也就开始了。每一家车企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在面对相同的外部压力时,自然会有不同的应激反应。
遗失的美好
不妨对那一段甜蜜时光做一个极简的回忆。
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出台,同时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由此拉开新能源汽车长达1年的国补大幕。
在经历了年-年,以城市、新能源商用车为主的试点工作之后,年开始,补贴范围从试点走向全国,推广范围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新势力造车进入萌芽状态。5年前后,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品牌诞生了,小鹏、蔚来、理想赫然在其列。
6年,开启了以推动技术发展为目标细化补贴的时代,标志着国补进入成熟期。退坡效应加速,直至年彻底结束。
1年来,国补从单车最高6万元降至最高1.2万元。为此,国家投入超亿元,共有千万辆新能源汽车获得补贴。
补贴对一家车企有多重要?
比亚迪6年-0年,年销量基本维持在40万辆-50万辆之间,处于弱二线的水准。比亚迪靠着一定份额的燃油车盈利和大量的新能源车补贴,不仅活了下来,还练就了一身垂直整合的好本领。
据公开数据,比亚迪自6年到0年之间获得9.79亿元补贴,位列第一名,占总金额比例高达12.08%。
而在6年到0年之间,北汽、特斯拉、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车企可获得的补贴资金均超10亿元。
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8-1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意味着1年补贴首次启动清算工作,涉及到的车辆数量和补贴金额相比前几年更多。
比亚迪和特斯拉不必多说,都是50亿、0亿以上的主。说说另外两家车企,一家是江淮,江淮的新能源车,特别是乘用车领域的新能源车几乎没有市场存在感,但代工了蔚来,国补金额超过1亿,列当年补贴榜第五位;上汽通用依靠宏光MINIEV也获得了超过2.亿元的补贴,宏光MINIEV的单车利润不足元,依然可以通过积分和挣补贴,活得滋滋润润。
这就是宏观调控的力量,可谓排山倒海,足以撑起整片天地。现在没有了这股强劲的外部助力,新能源汽车必将迎来一次真正的洗牌。
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如果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那么一定会为你留一扇窗,一扇朝着清风明月的窗。
我们知道,车商们依靠终端售价的波动来刺激消费,终究还是战术法则,获得也仅仅是短期效应。要想赢得这张战役,战略层面的动作才是终极奥义。
年,于新能源车企制造商而言,最大的机会在于市场仍处于增量阶段。
据乘联会数据,年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6.%。最乐观的估计,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将达到50%。即便数据有些超前,但保住4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大概率事件。
这就意味着年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销量将超0万辆,而年这一数据还停留在万辆以内。
00万辆以上的增量,将成为诸多新能源车商们最大的气口。一盘活棋即将成立,但需要做好几件事情。
第一,练一个能打的小号。
小号并不意味着低端。其实各家有各家的具体情况。
蔚来的小号肯定要走低,关于蔚来为何要推出第二品牌进军中端市场,总裁秦力洪表示:我们做一个品牌把它聚焦在20多万的价格是情理之中的。整个汽车市场中增长的最快的那块我们还没有存在,这其实是公司战略的一个机会。
仰望则是比亚迪的小号,绝对意义的走高。以仰望的售价,其实不会对比亚迪年万辆的销量预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仰望成功的意义在于将比亚迪在燃油车时代欠下的制造低端车的品牌旧债彻底还清,比亚迪品牌走高催生盈利走高。
而广汽的昊铂又何尝不是期望起到与比亚迪仰望相似的战略效应呢?
特斯拉肯定不会有形式上的小号,但并排出内容上的真实存在。特斯拉Model2在上海超级工厂开始试产的消息传了有一段时间,预计年上市。16万元级的特斯拉Model2,在中国设计生产,大概率也只在中国市场销售,Model2难道不算特斯拉为中国市场特别设计的小号?
事实上,练一个小号,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市场、在于品牌,更重要的是让供应链体系变得完整,不再挑三拣四的零部件需求深得上游供应商喜欢。
第二,组团挣外国人的钱。
如果说,练小号是为了国内市场抢滩夺地。那么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出海则是对国补1年亿最大的慰藉。
如无意外,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可达20万辆以上,仅次于日本。年,由于新能源车的崛起,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极大可能变成中国。
燃油车全面统治时代,上汽这无疑是汽车出口的王者。
年,中国新能源车型在海外市场的突破,真正的主导者或许是比亚迪。随着全面开启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将不会是每月几百辆的小打小闹,而会以数万辆的规模向海外市场输出中国新能源。年12月,比亚迪以辆的海外销售数据为年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国内的新能源车其实已经在欧洲市场遍地开花了,小鹏、蔚来、红旗、长城等都将有不俗表现。除此之外,爱驰、天际等在国内市场边缘化的新势力一直以出海方式苦苦支撑等风来。
第三,以混动干掉合资。
刚刚,比亚迪发布了年乘用车销量为辆。其中DM系列插混车型的销量为辆,EV系列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为辆,整体来看插混车型占比略高。
没有混动,比亚迪半壁江山都没有了。
因为混动,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问界、理想等一大拨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年1-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56.5%,已经超过了燃油车的销量。在纯电还带给用户一些用车焦虑的当下,混动功不可没。
如果把问题谈得更具体一点,自主品牌混动车型的崛起让日系品牌首当其冲。此前,日系车凭借省油、保养便宜等优势赚取了不少市场口碑。
而自主混动更省油,更智能,养护更便宜的特质几乎招招击中日系车的命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混动产品完全实现了油电同价的市场定价策略,成为掀翻日系车的一股狂狼。而年这场此消彼长的大戏还将继续上演。
写在最后
关于国补终结,来自部分官方的论调是:补贴完全取消后,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完全在公众面前裸奔,那些浑水摸鱼的肯定要被淘汰,优质的制造商肯定会脱颖而出。
这句绝对正确的话,说了等于没说。毕竟,连特斯拉已经为销量担忧,比亚迪依然为盈利奔波。我们真不知道谁才是“优质的制造商”?怎样才算“脱颖而出”?
无疑,马太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年必将从战火中走出一批,也一定会在硝烟中倒下一批。
挑战对每一个人都存在,只不过有些人机会更大,有一些人已经濒临绝境。